挖坑?没有地方挖;贫穷女子没有地,别人的地人家肯定不让。
找个荒山野岭埋了吧,路途遥远,自己一个人又不能胜任。
如此说来,肯定要拿身体做交易,把父亲给埋葬。
你一定会说,那也不至于卖身吧,代价是不是太高了?
诚然,卖身拿自己一生的幸福来做交换,代价昂贵。
买自己身体的人自己不一定中意,但是却要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。
比如《水浒》中卖身葬父的阎婆惜才18岁,青春年少、含苞待放,为了埋葬父亲却要委身于“面黑身矮”的油腻大叔黑宋江,代价确实不低。
那么,难道古代丧葬费真有那么高吗?展开剩余89%史料中关于卖身葬父的最早记载,是小伙子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。
董永是西汉人,为了埋葬父亲将青年自己卖到大户人家当佣人,代价多高书中没有说,但是书中却交代了,董永后来遇到一个美女,被他的孝心感动,还爱上了他,后来织了锦缎300匹锦缎交给大户人家,换取了他的自由。
一匹锦缎33米左右,300匹就是9900米;一米布在70年代价值5元,是农民工10天的工资,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价格只高不低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300匹锦缎是什么概念?
当然,为董永赎身的人不是凡间女子,是七仙女,她们手里有的是资源,天上的商品跟人间的成本肯定不能相比。
如果说这个数字不太准确的话,我们把目光回到宋朝,看看北宋时期埋葬一个人需要多少钱。
《水浒》中的卖艺姑娘阎婆惜为了埋葬父亲,经过王婆介绍跟在县衙当公务员的宋江达成协议:宋江负责埋葬阎婆惜的父亲,条件是阎婆惜以身相许给宋江当小三。
那么,宋江为了埋葬阎婆惜父亲花费多少?
书中交代,宋江先是开了张支票到城东陈三郎家的棺材铺里取一具棺材,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银锭,交给阎婆惜说:“我再与你十两银子做使用钱。”
白银是从明代开始在市面上流通的,银子在北宋还属于大额“钞票”,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铜钱,铜钱是以“贯”计算。
因此形容一个人特别有钱的时候,人们喜欢用这样一个成语:腰缠万贯。
宋徽宗时期,一两银子价值两贯铜钱,十两银子就是二十贯铜钱。
在北宋时,一贯钱是什么概念?
《醒世恒言》中曾经讲了一个“十五贯”的故事,老丈人给了女婿十五贯钱,让他投资做生意。
女婿回家后,对妻子开玩笑说卖妻的钱,结果惹出一起凶杀案。
十五贯就能做开店的启动资金,可见其购买力多大。
由于《水浒》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,里面用的“货币”是银子。
那么在北宋时期,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何?
水浒中,军师吴用请了一次客,用了一两银子,到场的客人是阮氏三兄弟。
吴用“取出一两银子,付与阮小七,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,借个大瓮盛了,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,一对大鸡。”
一瓮酒50斤重,按照每斤3元计算的话,价值150元。
20斤牛肉,单价40元,价值800元。
两只大鸡,生的变熟的,一只应该卖80元,合计160元。
三项加起来一共是1110元,一两银子放到现在少说是1000块钱。
如此来说,宋江给阎婆惜葬父的10两银子的丧葬费,价值就是1万元。
那么,埋葬一个人用的了那么多钱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
埋葬一个人,需要以下步骤:
第一步,需要请风水先生看坟地。
物色一块地皮做坟地,坟地必须是风水宝地,不能随便埋,那样对后代人不好;而风水宝地的地皮,价值肯定很高。
第二步,买一个像样的棺木。
棺材又名老房,它是专为死者设的,做工非常精细。
有钱人用楠木棺材,没钱人怎么也要买个松柏木的,反正不能买个纸糊的;如此一来,也要一笔可观的钱。
第三步,为死者买一身豪华衣服。
一定要是绫罗绸缎,这样一身华丽服装,价格通常是活人衣服价格的5到10倍。
第四步要请法师来做法事。
做法事的目的是为死者诵经,超度亡灵。
只有这样,才能让自己的先人早日脱离地狱苦海,到天堂极乐世界去;这样对子孙后代未来的前途有利无害。
而做法事的法师或者道士,一定是当地有名望、有资历的,不是随便拉一个和尚过来就完事了,而聘请名和尚、道士的话,出场费往往不菲。
第五步请唢呐班子来热闹。
在葬礼前停灵和出殡的时候,不能冷冷清清的,要请唢呐班子来吹吹打打,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第六步是请抬棺人。
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,棺木不能用车拉,要用人来抬,最少要8个人,不然抬不动。
而且不能一股气抬到坟地,路上要有换班的;如此一来,需要至少16个人。
抬棺人有两种,一种是业余的,请村里的乡亲;一种是职业的,叫抬棺匠。
凡是卖身葬父的,大多是在外地,多是聘请那些职业抬棺匠。
抬棺是一件晦气的事,跟死人打交道的;无论是请业余的还是职业的,收费肯定不会低了,没有一笔可观的费用肯定办不成事。
既然丧葬费这么贵,为什么不用个草席一卷,随便挖个坑埋掉?理论上说,这是可行的。
但是过去可耕地都是有主的,人家不会答应让你免费埋人;如果你在晚上偷偷埋了,第二天人家一看到一堆新土,还是会发现。
那么可不可以埋到荒山野岭中去,那样不是没有人管了吗?
即使这样,也要花一笔不菲的钱。
因为卖身葬父的女子,本身非常柔弱,而且大多无依无靠,凭借一己之力是不能将父亲运到距离遥远的郊外去埋葬的。
所以说,随便挖个坑埋葬不大现实,也需要一笔钱。
况且父亲死了,不能停放太久,古代没有冷冻棺,尸体放久了就会腐败,属于时不我待,做女儿的只能卖身葬父。
还有,如果随便挖坑埋了,不是指定坟地的话,肯定不会有人保护,有坟头也会被别人有意无意给破坏了,日后想要祭奠也找不到地方,成为终身遗憾。
事实上,能卖身葬父的人都不是普通人,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。
卖身葬父的人不是寻常人所谓的贫穷女子,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穷人,而是原来出身高贵,至少家境不错,后来遇到意外或者家庭败落的女子。
换句话说,是非常讲究的人。
比如《水浒》中卖身救父的阎婆惜,父亲是演艺圈人士,到山东是投奔一个做官的朋友,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,才流落到了郓城,得了传染病不治身亡。
这样的人往往比较讲究,希望体面举办葬礼,不想随随便便把父亲埋了。
如果是出身卑微、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乞丐,他们对葬礼的要求不会那么高,不会讲什么排场,大概率会用个破草席,随便找个地方把父亲给埋了。
卖身葬父的女子都有几分姿色
卖身葬父是一笔买卖,光有人卖还不行,还要有人买。
《水浒》中卖身葬父的阎婆惜长得如何,请看施耐庵的描述:
花容袅娜,知玉质娉婷。
髻横一片乌云,眉扫半弯新月。
金莲窄窄,湘裙微露不胜情。
玉笋纤纤,翠袖半笼无限意。
星眼浑如点漆,酥胸真似截肪。
韵度若风里海棠花,标格似雪中玉梅树。
金屋美人离御苑,蕊珠仙子下尘道寰。
由此可见,阎婆惜这姑娘人长得确实非常美,事实上宋江不但动心,给了对方十两银子做埋葬费,还买了豪宅,金屋藏娇给包养起来。
而卖身葬父属于无奈之举,不是正常交易,能买得起的人大多不是意中人,比如黑三郎宋江跟阎婆惜就不般配。
总之,卖身葬父是旧社会反人性的时代一种无无奈之举,丝毫不值得褒奖,不过只是封建社会逼迫下的的一种悲剧而已。
发布于:北京市